萬毓澤 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Yu-Ze Wan

萬毓澤 特聘教授
個人資料
研究專長:社會學理論、社會科學哲學、政治社會學、(馬克思主義)政治經濟學、當代歐陸政治與社會思想、翻譯研究
E-mail:poewan2003@gmail.com
分機:5660
研究室:社 SS 4023-3
個人網站:https://nsysu.academia.edu/PoeWan
學歷
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(2010)
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(2005)
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(2001)
現職
- Innov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主編(2022-)
- 臺灣雙母語研究學會理事(2022-)
- 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編輯委員(2018-)
經歷
-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主任(2022.08-2025.07)
-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(2020.08-2023.07)
- 國立中山大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(2020.08-2023.07)
-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人(2020.02-2020.07)
-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(2018.08-)
- 《臺灣社會學刊》編輯委員(2016-2020)
- 《國立屏東大學學報》(人文社會類)編輯委員(2016-2021)
-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(2013.08-2018.07)
-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(2010.08-2013.07)
- 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講師(2006-2007)
研究自述
我的碩士、博士班研究,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學、經濟社會學的領域,都是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社會變遷。博士畢業後,將台灣的企業研究延伸到越南的台商,試圖理解台灣半邊陲經濟到海外之後的情況。最新的研究是《全球生產壓力鏈:越南台商、工人與國家》(2019,台大出版中心),也是從台商的經營過程,來理解全球資本主義與越南社會、台灣本身的認同。
進入越南研究後,剛好碰到熱鬧非凡的台越跨國婚姻,因此開始研究這個議題,接著是越南移工開始來台工作,很自然就踏入移民研究領域。跨國女性流動是學界重要的探討主題,東亞地區有一些共通性與各自國家的獨特性,這是我過去持續進行的研究。
最近則試圖將性別、親密關係的研究,帶入經濟社會學研究,主要是家族企業,因為家庭的親密關係與經濟組織的社會關係並不相同,過去經濟社會學從Polanyi傳統來的結構鑲嵌,或是Granovetter的關係鑲嵌,都注重制度、組織或企業之間的網絡,但是家族企業作為所有社會共同的一種企業形式,裡頭的親密關係如何影響企業運作,卻少有人討論,這是我希望未來主要的研究主題。
期刊論文
- 佐拉、萬毓澤, 2024 ,〈蒙古新自由主義與市場化改革〉,《遠景基金會季刊》, 25 卷 1 期,頁 135-187。
- 克禮(Macabe Keliher)、萬毓澤、王智明、汪宏倫、莫加南,2024,〈中華民國作為共業 ? 民國與臺灣國際論壇〉,《中山人文學報》,56 期,頁 127-162。
- 鄧育仁、萬毓澤、楊婉儀、洪世謙、賴錫三、游淙祺、莫加南,2022,〈公民哲學與深度歧見跨文化座談會:從臺灣「同性婚姻」爭議談起〉,《中山人文學報》,52期,頁 139-180。
- 萬毓澤,2021,〈馬克思主義(下):當代發展與反思〉,《華文哲學百科》(2021 版本),王一奇(編)。
- 萬毓澤,2021,〈馬克思主義(中):從古典到當代〉,《華文哲學百科》(2021 版本),王一奇(編)。
- 萬毓澤,2021,〈馬克思主義(上):古典及其基礎〉,《華文哲學百科》(2021 版本),王一奇(編)。
- 酆景文、萬毓澤,2020,〈演化思維與社會理論:以Steven Pinker與Jared Diamond的暴力論述為例〉,《社會分析》,18期,頁 102-127。
- Wan, Poe Yu-ze. 2018. “Outsourcing Participatory Democracy: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Experiences in Taiwan,” Journal of Public Deliberation, 14(1), Article 7.
- 萬毓澤,2018,〈對照記:「自我管理」視角下的馬克思與卡斯托里亞迪斯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, 167 期,頁 67-86。
- 萬毓澤,2018,〈跨領域研究視野下的社會理論工作:分析社會學的觀點〉,《社會分析》, 16 期,頁 105-174。
- Wan, Poe Yu-ze. 2015. “Beyond Fear and Complacency: Critical Remarks on Taiwan’s Democracy and Its Aporia,” New Politics, 15(3) : 83-94.
- 萬毓澤,2015,〈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演化思維:從孔恩的「演化轉向」到「一般化達爾文主義」〉,《科技、醫療與社會》, 20 期,頁 181-222。
- Wan, Poe Yu-ze. 2014. “Taïwan: démocratie, autodétermination et projet socialiste,” Contretemps, 23 : 194-203.
- Wan, Poe Yu-ze. 2013. “Dialectics, Complexity, and the Systemic Approach: Toward a Critical Reconciliation,”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, 43(4): 411-452.
- 鄭志成、張義東、胡正光、萬毓澤,2013,〈《2013社會學理論經典論壇》紀要:共同體與社會〉,《社會分析》, 7 期,頁 201-24。
- 萬毓澤,2012,〈回應李鈞鵬〈作為社會科學哲學的社會機制〉〉,《社會理論學報》, 15 卷 1 期,頁 43-65。
- Wan, Poe Yu-ze. 2012. “Analytical Sociology: A Bungean Appreciation,” Science & Education, 21(10): 1545-1566.
- Wan, Poe Yu-ze. 2011. “(Re-)Problematizing the Luhmannian Constructivist Systems Approach: A Bungean Intervention,” Current Sociology, 59(6): 696-716.
- Wan, Poe Yu-ze. 2011. “Emergence à la Systems Theory: Epistemological Totalausschluss or Ontological Novelty?”,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, 41(2): 178-210.
- Wan, Poe Yu-ze. 2011. “Systems Theory: Irredeemably Holistic and Antithetical to Planning?”, Critical Sociology, 37(3): 351-374.
- 萬毓澤,2009,〈讓盧曼的系統理論(重新)成為問題:一個本黑式的視角〉,《社會理論學報》,12卷1期,頁147-194。
- 萬毓澤,2008,〈歷史唯物論中的結構與行動:資本主義起源論再探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,71期,頁106-156。
- 萬毓澤,2008,〈從社會民主到社會主義民主〉,《思想》,10期,頁161-83。
- 萬毓澤,2007,〈「當前的問題即歷史問題」:90年後回顧俄國十月革命〉,《思想》,7期,頁19-53。
- 萬毓澤,2007,〈從日常戰術到「新革命主體」:論de Certeau、Holloway與Negri筆下的權力與抵抗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20期,頁57-131。
- 萬毓澤,2006,〈義大利自主主義運動與政治馬克思主義:對《帝國》的脈絡化解讀與批判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18期,頁93-149。
- 萬毓澤,2004,〈紀傑克故事的幾種講法〉,《當代》,205期,頁24-40。
專書
- 萬毓澤,2023,《《資本論》完全使用手冊:版本、系譜、爭議與當代價值》,二版,台北:聯經。
- 萬毓澤,2018,《《資本論》完全使用手冊:版本、系譜、爭議與當代價值》,台北:聯經。
- 萬毓澤,2018,《你不知道的馬克思》,台北:木馬文化。
- Wan, Poe Yu-ze. 2011. Reframing the Social: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. Aldershot, England: Ashgate Publishing.
專書論文
- 萬毓澤,2023,〈探尋人的本質:馬克思《巴黎手稿》、「能力取徑」與批判性社會科學〉,收於何偉明編,《重讀通識經典論文集(一):馬克思《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》》,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,頁69-122。
- 萬毓澤,2022,〈帝國的邊界:再論馬克思〉,收於曾國祥、劉佳昊編,《帝國與文明: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》,台北:聯經,頁493-531。
- 萬毓澤,2020,〈爭取另一個世界:關於民主創新與社會培力的幾個案例〉,收於趙恩潔編,《南方的社會,學(下):行動作為倫理》,台北:左岸文化,頁241-270。
- Wan, Poe Yu-ze. 2018. “Multiple Paths in Search of the Public: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Taiwan,” in Nelson Dias (ed.) Hope for Democracy: 30 Years of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Worldwide. Available at https://www.oficina.org.pt/.
- 萬毓澤,2017,〈《資本論》的版本、系譜、爭議與當代價值:紀念《資本論》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週年〉,收於Karl Marx,《資本論》,第一卷,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,台北:聯經,頁ix-lxxiv。
- 萬毓澤,2015,〈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:神話與現實〉,收於鄭麗君編,《參與式預算:咱的預算,咱來決定》,台北: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,頁29-73。
- 萬毓澤,2005,〈如何批判《台灣論》?談《台灣論》與台灣後殖民研究的一些問題〉,收於陳光興、李朝津編,《反思《台灣論》:台日批判圈的內部對話》,台北:巨流,頁246-69。